来源:品牌观察官
曾经以匠心工艺著称的德企制造,如今也开始落魄了?
都说眼镜行业是暴利,成本几十块的东西,消费者到手就得花好几百,贵点的上千元、上万元,这毛利率高得“吓人”。
前不久,阿里拍卖网上,一个落马官员的“天价”眼镜,流拍价竟然高达34880元。
图源:阿里拍卖网
这款流拍的眼镜,来自高端眼镜品牌LOTOS眼镜,镜框和镜片都产自德国,尤其是定制镜片,采用的是卡尔蔡司智锐系列,价格不菲。
可能配过眼镜的朋友都知道,蔡司的镜片在同类产品中是属于比较贵的,几千上万元的价格都有,也难怪有人吐槽说:“月薪2万的中产配不起一副上万元的眼镜。”
曾几何时,德国制造是那么的受人追捧,如今也开始走下神坛了?据公开资料显示,仅今年前6个月,德企就有超10000家申请破产。
图源:联邦统计局
似乎一夜之间,昔日风光无限好的德国制造,也开始走下坡路了。
德国蔡司作为全球光学巨头之一,一度垄断了国内大型医疗器械的市场份额,自50年代末进军中国市场,算下来已经有68年了,中国已连续5年成为是德国蔡司最大的单一市场。
毫不夸张地讲,现在哪家眼科医疗机构没有蔡司的医疗设备呢?就算是一些眼镜店,都引进德国蔡司的验光机器,更别说蔡司的镜片了。
图源:网络
在今年的进博会期间,连续多届参展的德国蔡司,大中华区总裁费铭远曾透露,过去10年,蔡司在华营收增长了6倍。
在华挣得盆满钵满的德国蔡司,可以说是“吸金”不少。
可谁也没想到,曾经以技术闻名的光学巨头,如今却因产品不达标而被拒之门外,这究竟为何呢?
产品不达标被取消集采资格!
官方:已整改,产品安全无影响
事情是这样的,在上个月底的时候,药监部对德国蔡司的人工晶状体进行抽检,发现其部分产品“光谱透射比”不达标,取消了对集采中选资格。
图源:网络
消息一出,市场哗然。毕竟产品质量不达标,关乎每一位消费者的健康。而人工晶体,大多是服务于近视、白内障等人群,一旦产品有问题,影响的可是人眼健康。
据眼科朋友介绍称:“光谱透射比不达标,其实会影响视觉质量,也就是会导致使用的人无法获得逼真自然的色彩。”
简单来讲,如果一旦使用质量有缺陷的人工晶体,光谱透射比不达标,视物就可能出现颜色偏暗偏淡,不真实的情况。
蔡司人工晶体
一边是国际光学巨头的德国蔡司,一边是因质量不达标被取消集采资格。
这门刚需生意,赚钱是毋庸置疑,德国高端制造的形象,一夜之间被“打回原形”。
不过,蔡司方面也没有坐以待毙,立即发了一份《解释函》,称本次抽检查出的问题已整改,不影响产品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。
图源:企业官网
其实,在抽检前,蔡司的这款产品已经被召回两次。
也就是说,问题早就存在,只是企业没有完成全部整改,不然又怎能被查出问题呢?
今年7月的时候,上海市药监局发文:卡尔蔡司对人工晶体主动召回。
依旧是光谱投射率的问题,虽然召回等级是最低的三级,但显然已是一个隐患。
图源:上海市药监局
而更早时间,蔡司还由于用户投诉,产品存在混淆问题,也主动召回生产的产品,召回级别为二级。
图源:上海市药监局
其实不管是产品有质量问题,还是医疗设备有缺陷,对企业而言都是个不好的信号。
毕竟进口材料、德国制造等名头往往高大上,做光学仪器和设备的生意,可以说那是相当的“暴利”。
含金量是有,价格贵也是事实。很长一段时间,人工晶体往往都被国外巨头垄断,蔡司、爱尔康、强生等外企独占鳌头,价格更是达到2-3万元不等。
不得不承认,同类国产产品起步晚,技术不够成熟,首款自主研发的人工晶体于去年才面世,打破30年国外技术垄断,国产高端人工晶体提速还需继续努力。
图源:陕西卫视
但国产和进口的人工晶体,价格更是天壤之别,像进口的便宜一点的都要五六千元,国产的只要两三百元,价格差了近20倍。
就像很多人潜意识里的“进口的就是好,高端;国产的便宜,低端”,这种观念也导致国产平替难以被大众所接受。
而除了人工晶体价格贵之外,蔡司的镜片其实也一点不便宜。
2199元一副的蔡司镜片
“暴利”流向谁呢?
随着国内近视人群的日益上升,有配镜需求的人也是越来越多。这也一度让很多眼镜店“吸金无数”,毕竟这届年轻人玩手机、用电脑多了,近视的可不少。
大街上,戴眼镜的人有增不少,提到眼镜店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“暴利”。行业利润高是事实,干三年就能实现暴富的眼镜店生意,如今也开始过上“苦日子”。
明明是赚钱的生意,为何还是有店面倒闭、老板跑路呢?过去三年,有超过6万家眼镜店“消失了”。
图源:网络
倒闭潮背后,是消费者愈加理性,对“暴利”的主动出击。
新华社专访中曾提及,有不少眼镜厂商根本赚不到钱,那利润究竟去哪呢?江西鹰潭是全国闻名的“眼镜之乡”,但很多企业都开始“撑”不住了。
图源:新华社
一方面是品牌溢价高,另一方面是实际利润也就3—4元,这也难怪生产商不赚钱。
还有眼镜店员工称,别看消费者花了好几百买了一副眼镜,可平摊下来,除去品牌方、生产商等经营成本后,盈利其实并不多。
图源:新华社
消费者可能就纳闷了,明明在眼镜店花五六百,甚至是两三千买的眼镜,怎么可能不赚钱呢?
尤其是进口镜片,像法国的依视路、德国的蔡司,没个四位数根本难以拿下来。
央视曾调查,一副镜片成本10元,镜架30元,出厂价也就40元,可到了眼镜店,翻10倍卖400元算是讲人情了,翻20倍卖800元算是讲行情了。
图源:央视财经
还有的眼镜店主打服务专业,各种高科技的验光设备来“整活”,再配上一个国家级专业验光师,这“配置”高大上了,价格也就跟着水涨船高了。
图源:网络
但华丽光鲜的背后,是几十元成本的镜片被翻数十倍上百倍地卖给用户,更让人扎心的是,你花大价钱买到的“高端眼镜”还可能是伪劣产品。
此前,有新闻报道称,花2199元给孩子买的蔡司眼镜,戴了没几天就出现头晕、视物模糊,门店还不提供二维码“验真”。
图源:湖南都市
真金白银花出去了,本以为能物超所值,如今孩子不仅看得不清,还头晕,这怎能让消费者不担心自己买到的是假货呢?
其实蔡司官网有专门的防伪查询和防伪标识,而且每个镜片都是有独立的镜片包装袋。
图源:湖南都市
门店拒绝提供防伪查询,本身就有问题,尽管门店坚称不是高仿,那为何不敢拿出来查一下呢?还让消费者自己去第三方机构检测。
用户的信任被挑衅了,原本看中进口镜片的品质,没想到却被“背刺”了。
图源:网络
其实,行业暴利神话已经走下神坛,并不是高价就意味着质高服务好,如今国产镜片也不亚于进口镜片,更有不少“国家队”开始入局眼镜店生意。
豪砸6亿在华建厂
一年狂揽135亿元
在华60余年,蔡司的生意也是做得风生水起。一方面是看中国内的大好市场,一方面也在引导高端制造与医疗科技的进化。
今年,蔡司斥资6亿元拿下2100平米的上海工厂,建立蔡司大中华区总部,目前已在长三角多地建有研发中心。
图源:企业官网
可以看出,蔡司在华布局在加速,这笔最大的在华基建项目投资,无疑是看中了在华市场的“大蛋糕”。
这家成立于1846的百年光学巨头,人类首次登月照就是蔡司镜头拍摄记录的。成像技术精湛,品质出色,高端仪器设备更是出类拔萃。
图源:企业官网
高端产能“中国化”,加码国内市场,品质无疑是最终的王牌。毕竟作为增长最快的市场,大中华区为蔡司贡献的“真金白银”可一点都不少。
企业财报显示,在2022-2023财年,蔡司大中华区的营收超135亿元,同比增长22%,年赚百亿不在话下。
2023-2024财年,蔡司实现108.94亿欧元的营收,同比增长超7.7%;净利润超10亿欧元,同比下降约9%。
图源:企业财报
在2024-2025上半年财年,营收实现58亿欧元(约合人民币478.52亿元),同比增长9%,尽管未披露具体的大中华区数据,但作为企业最大的单一市场,营收估计也少不到哪去。
研发上也是不遗余力,多年来花巨资投入技术研发,过去几个财年,研发占比均超14%,长期为芯片巨头ASML提供核心部件。
图源:企业财报
当有人在感叹德国工业化在“退步”时,显然卡尔蔡司用硬核实力证明了自己,技术标杆依旧很坚挺,还很赚钱。
写在最后
如今在光学镜头、医疗设备、AI芯片等领域“全面开花”的蔡司,百年巨头用光学传奇,定义每一次的清晰视界。
在华68年,曾经凭借技术过硬,产品质量高而出圈的德国企业,如今被官方叫停集采资格。成也是德国品质,败也是德国品质。
未来大中华区的发展前景还是无限好,只是属于行业标杆的德企,如何守住质量底线,国产自研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,外企会不会慌呢?
对此,您怎么看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,发表您的意见或者看法,谢谢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,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,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。
https://finance.sina.com.cn/cj/2025-11-20/doc-infxzvkv2657709.shtml


Leave Your Comment He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