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5后海归遭遇套路贷,13万借款一年变1260万,怎么辨别套路贷?
一名95后海归女子遭遇精心设计的套路贷陷阱,短短一年半时间,13万元借款竟被恶意垒高至1260万,最终被迫抵押价值近千万的房产。这组令人震惊的数字背后,是一个伪装巧妙、手段隐蔽的犯罪骗局。
一、身份伪装:非贷款机构藏猫腻
这类犯罪团伙常伪装成“住房租赁公司”“中介机构”等非贷款主体,以“快速借款”为诱饵吸引受害者。案例中,犯罪团伙并未以贷款公司名义出现,而是用住房租赁公司作掩护,暗地开展非法借贷。当对方主动提供“快速借款”时,务必核实其真实业务范围与放贷资质,警惕披着“正规”外衣的非法机构。
二、债务陷阱:环环相扣的吸血链条
收费环节藏玄机
签约时犯罪团伙会以“手续费”“保证金”等名义预先扣款。受害者借款13万元,扣除费用后实际到手仅8万元,却需按13万元本金偿还利息。若遇到合同金额与实际到手金额严重不符的情况,需立即警觉。
债务垒高有套路
还款过程中通过“转单平账”“以贷还贷”循环吸血。当受害者无力偿还时,新“贷款公司”会主动提出代偿旧债,但新借款扣除费用后仅够部分还款,剩余债务继续滚雪球。犯罪团伙还会诱骗签署空白合同、伪造银行流水虚增债务。本案中,受害者债务从13万飙升至1260万,正是掉入此陷阱。若发现债务异常增长或存在未实际收到的借款记录,应立即止损。
三、法律武器:利率红线与债务天花板
根据最高人民法院规定,民间借贷利率不得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LPR的4倍。以2025年11月LPR(3.45%)为例,合法年利率上限为13.8%,超过部分无效。本案犯罪团伙收取180%年息,远超法定红线。需注意,若以“手续费”“违约金”等名义变相收息,合计超过LPR四倍同样违法。
关键债务清算原则
无论经过多少次“转单平账”,最终还款总额(本金 利息)不得超过“最初本金”加上以该本金为基数、按LPR四倍利率计算的利息总和。法院审理时将回溯至最初13万本金,按法定利率核算合法本息,1260万债务中的非法部分不予认可。
四、识别要点:四步避开债务沼泽
- 验明正身:对非金融机构提供的“快速借款”保持警惕,核查放贷资质;
- 警惕扣款:签约时若遇“手续费”“保证金”等预扣费用,导致实际到手金额显著低于合同金额,立即终止交易;
- 拒绝转单:切勿通过新贷款偿还旧债,避免陷入“以贷养贷”循环;
- 防范侵产:若借贷过程中被要求签署房屋租赁等无关合同,或对方直接提出“以房抵债”,务必寻求法律帮助。
本案犯罪团伙以虚假租赁合同掩盖非法借贷,将高息包装成“租赁违约金”,甚至办理租赁备案制造合法假象。受害者无力偿还时,他们持虚假材料提起诉讼,逼迫抵押房产。法律明确保护受害者权益,及时报警、固定证据、依法维权可有效减少损失,甚至追回被侵占房产。
https://news.sina.com.cn/zx/2025-11-19/doc-infxxfvz3728898.shtml


Leave Your Comment He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