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月17日,四川省人民医院接诊了一名危重伤者,53岁的工人失足从4米高空坠落,被一根直径1厘米、长30厘米的钢筋,紧贴着心脏大动脉插进胸腔、直抵脊髓,生命危在旦夕。
“18日凌晨1点开始手术,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早上6时55分,钢筋被顺利取出,如今经过几天的康复,患者如今意识清醒,肢体感觉正在逐步恢复。”11月21日,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张伟表示,“脊柱脊髓受伤后的8小时内是最佳手术时机,我们医院专门为此设置了救治快速通道,希望借此能在保住患者生命的同时,尽可能让其更好的恢复、重返正常生活!”
30厘米钢筋插进胸腔直抵脊髓
“手术像在豆腐中取一根生锈的针”
11月17日,刘先生在眉山市某工地上班时,意外从4米高空坠落,一根直径约1厘米的钢筋从腋下斜插进刘先生胸腔内,紧贴着心脏大动脉直抵脊髓。
“受伤后我大脑并没有失去意识,只是胸部以下全部没有知觉,我只知道工友们将我送到医院进行抢救。”11月21日,刘先生躺在病床上,回忆当时的情形,“当时只觉得自己完了,心里只剩下害怕。”
▲斜插进体内的钢筋
刘先生的伤到底有多严重?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张坤告诉记者,患者术前影像与床旁评估显示,钢筋紧贴主动脉弓、穿过椎管、贴近脊髓,没入体内的长度达30厘米,“手术过程中稍有不慎,就可能对伤者带来二次伤害,因此我们将‘防大出血、防二次神经损伤’设为首要目标,联合胸外科、麻醉科等多个部门共同手术,从当天晚上11点多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早上6点,才将钢筋顺利取出。”
谈及手术过程的惊险,张坤举了一个例子,从伤者体内取出钢筋就像从豆腐中取出一根生锈的针,“骨科医生要在实时影像和神经功能监测配合下,沿钢筋通道逐层松解,精准脱嵌,避开脊髓与神经根,完整取出异物;随后实施椎体复位与稳定重建,最大限度降低二次损伤。”
▲插进体内的钢筋长约30厘米
6小时抢救、近30小时术后康复
“对身体的感知正在逐渐恢复”
18日凌晨1时许,手术开始。由于钢筋紧贴主动脉弓与脊髓,手术每一步均在毫米级精度下推进。抢救团队以影像导航与神经监测为“眼睛”,以多学科同步沟通为“刹车”,逐步解除粘连与嵌顿。在确认与大血管、脊髓的安全间隙后,骨科医生完成异物完整、可控地取出;胸外科医生同步监护主动脉弓周围区域,严防突发出血;骨科医生随后完成椎体复位与稳定性重建,保护神经结构,尽量减少组织创伤。
经过一夜小心谨慎的精细鏖战,18日早上6时55分手术结束,刘先生转入重症监护室,接受抗感染、呼吸与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。又经过近30小时的术后支持与快速康复,刘先生于19日回到骨科病房,后续将在骨科与胸外科联合随访下进入康复阶段。
▲手术中
如今距离手术结束已经过去3天,刘先生已经清醒,双手已经恢复行动能力,“医生将钢筋取出来,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救治后,我明显感觉自己对身体的感知正在逐渐恢复,最开始胸部以下都没感觉,现在肚子已经恢复知觉了!”刘先生说,“非常感谢这么多奋力抢救我的医生,我现在对康复也更加有信心了!”
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张伟告诉记者,脊柱脊髓受伤后的8小时内是最佳手术时期,为了在此黄金时间内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,医院专门为此设置了脊柱脊髓受伤等危重症救治快速通道,“在接到患者的第一时间成立多学科救治小组,让患者尽快得到治疗,在保住生命的同时,还要尽可能让其恢复得更好,竭尽所能让患者能够重返正常生活!”
红星新闻记者 闫晓峰 图据四川省人民医院
编辑 包程立
https://news.sina.com.cn/s/2025-11-21/doc-infyekye6977835.shtml


Leave Your Comment He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