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55年11月25日,刚刚回国不久的钱学森在东北考察时参观了“哈军工”校园。期间,陈赓院长和钱学森的经典对话,是钱学森第一次在正式场合中谈及中国研制导弹的事情。这次对话直接推动了新中国导弹事业的起步,我国导弹事业的起跑线浮出水面。
一次请教构筑伟大梦想
当晚,陈赓在哈尔滨的大和旅馆宴请钱学森,向钱学森提出了中国研制火箭、导弹的条件和可能性的问题。
陈赓认真询问道:“中国人搞导弹行不行?”
钱学森望着陈赓坚定回答:“外国人能搞的,难道中国人不能搞?中国人比他们矮一截?”
陈赓哈哈大笑:“好极了!钱先生,我就是要你这句话!”
钱学森掷地有声的回答背后,是战略家的远见与科学家的自信。后来钱学森才知道,陈赓当时是带着国防部长彭德怀的指示专门从北京回到哈尔滨的。
陈赓向钱学森保证:“我们一定要搞出自己的火箭和导弹!请钱先生放心,‘哈军工’要人出人,要物出物,只要钱先生开口,绝对义不容辞!”
就在这个夜晚,钱学森正式从美国导弹专家的身份转变为中国的导弹专家;就在这个夜晚,中国“两弹一星”中的导弹研制计划,正式提上了日程。
一个肯定激发奋进力量
钱学森的回答,点燃、激活了我国导弹事业探索的热情。陈赓要求刘居英副院长组织“哈军工”专家教授进行研讨,任新民、周曼殊、金家骏联名起草了关于研制火箭武器和发展火箭技术的建议报告。
陈赓向彭德怀报告了钱学森的意见,建议与钱学森商谈。1955年12月26日,彭德怀在陈赓的陪同下会见钱学森,商谈研制导弹事宜。12月27日,彭德怀和黄克诚在“哈军工”上报的报告上给予批示,并要求征询钱学森的意见。
在彭德怀的安排下,1956年初,钱学森开始给中央领导人、解放军高级将领进行一系列关于导弹的讲演活动。1956年元旦下午,钱学森在北京给解放军高级将领讲课时,在黑板上写下“火箭军”三个字。他阐释道,“火箭军”就是导弹部队,是一支不同于现有陆、海、空三军的新型部队,能够远距离、高准确度命中目标。
2月1日,钱学森第一次在中南海怀仁堂见到了毛泽东。毛泽东问钱学森:“我们国家用3个五年,15年吧,在原子弹和导弹尖端技术上能不能接近世界先进水平?”钱学森的答案简单而又明确:只要计划周密,工作努力,是可以实现的。
1956年2月17日,钱学森根据与彭德怀、陈赓的商谈,以及“哈军工”的建议报告,向国务院递交了《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》,同时建议在“哈军工”设立导弹专业。
钱学森的构想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鼎力支持。1956年10月8日,钱学森归国一周年这一天,聂荣臻代表中央宣布,正式组建中国专门研制导弹的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。为了打破西方的核垄断和战争讹诈,中共中央果断作出研制原子弹、导弹,发展国防尖端武器的战略决策。
钱学森成为了我国无可替代的导弹研制领军人,在国家需要与个人才能之间,在历史机遇与人生取舍之间,钱学森带领中国最早一批航天人向着导弹、火箭领域的最前沿出发了。
一场会面加速事业成长
奋斗有足迹,努力看得见。1955年,在“哈军工”火箭教授会的实验室里,钱学森了解到中国已经在着手火箭研究时,称赞道:“不容易,你们的研究已经有相当的深度,尽管条件有限,已经干起来了嘛。迈出这一步,实在出乎我的意料。”
“有什么不能的!”开启新中国导弹事业拓荒新征程。1957年9月,中央军委批准在“哈军工”成立导弹专业,设立导弹专科(空军工程系第七科)。
1959年1月23日,钱学森在“哈军工”就导弹工程系成立后与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合作问题交换意见。为第七科做《火箭技术的发展》报告时指出,中国的导弹事业,已经有了两个翅膀,一翼是国防部第五研究院,另一翼是“哈军工”的第七科。有了这两个翅膀,中国的导弹一定会飞上蓝天。
1959年2月15日,中央军委批准“哈军工”正式成立新中国第一个导弹工程系。
1959年导弹工程系成立大会
1962年1月17日,钱学森专门写信就导弹工程系几个专业教学计划问题进行探讨,鼓励大家:“千万不能因遇到一些困难而退下去,要冲上去!”
1963年,因国家急需,“哈军工”原子工程系两期学员提前毕业,参加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。
陈赓与钱学森当年“心有灵犀”的世纪问答为我国导弹事业注入强劲动力。“哈军工”成为我国“两弹一星”事业的先行者、亲历者和见证者,新建的导弹、原子等“尖端”系及专业,培养了一大批国防科技事业发展急需的专业人才,为我国“两弹一星”事业作出了开创性的重大贡献。
从“哈军工”到国防科大,一代代师生立于高地高原高峰、矢志筑梦追梦圆梦,坚持为军向战的鲜明导向,加快国防科技自主创新步伐,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,攻克了一大批尖端科技,取得了一大批重大武器装备研发成果,不断书写“经典对话”的新篇章。
七十载光阴流转
钱老的声音仍在回响
七十载薪火相传
导弹强国的梦想正在实现
从“哈军工”的那个冬日开始
“中国人能造导弹”
已从誓言变为现实
更成为国防科大人的精神密码
未来
这颗由钱老点燃的火种
必将燃烧得更加炽热
https://finance.sina.com.cn/wm/2025-11-25/doc-infyqcqq3368673.shtml


Leave Your Comment He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