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文|麦克白
近日,青眼从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获悉,保利沃利科技(武汉)有限公司(英文名:POLYVOLY)破产申请获法院受理。
公开信息显示,作为名噪一时的新锐美妆企业,成立于2016年的POLYVOLY先后获得多轮融资,拥有科学个护品牌三谷、创新精油个护品牌REVER乐若、敏感肌专研底妆品牌SuppleSupple舒朴。
其中,作为POLYVOLY最具知名度的品牌,三谷推出不久便成为洗护赛道的新锐黑马,曾位居2018年小红书洗护类排行NO.1,2019年天猫618洗护排名TOP3。
根据民事裁定书,今年10月,POLYVOLY以其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为由,向法院申请对公司破产清算。
值得一提的是,截止发稿,三谷、REVER乐若品牌线上旗舰店仍在正常运营,似乎未受POLYVOLY申请破产影响。
对于此次申请破产动作的具体情况,青眼致电POLYVOLY公开电话,号码显示为空号。另据公开招聘网站,POLYVOLY子公司武汉允心创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(下称:允心创造)仍在对外招聘兼职。
去年已资不抵债 成为失信被执行人
根据民事裁定书,POLYVOLY成立于2016年12月,注册资本228.19万元,共有包括李莎莎、武汉用爱创造科技合伙企业(有限合伙)、苏州工业园区八二五二期新媒体投资中心(有限合伙)在内的17名股东。
此外,POLYVOLY拥有允心创造、初心创造生物科技(江苏)有限公司(下称:初心创造)、上海葆莉沃莉科技有限公司(下称:葆莉沃莉)三家全资子公司。
法院查明,2025年7月,POLYVOLY曾委托会计公司对于2024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,出具《审计报告》。其中,POLYVOLY合并资产负债表显示所有者权益(或股东权益)合计-878.28万元。
也就是说,早在2024年,POLYVOLY已资不抵债。
▍截自《湖北省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裁定书》
法院认为,POLYVOLY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,符合破产受理条件,对其申请依法予以受理。
据企查查显示,早在申请破产之前,POLYVOLY已深陷官司泥潭,先后被超20家企业告上法庭,案由包括民间借贷纠纷、买卖合同纠纷、房屋租赁合同纠纷、金融借款合同纠纷等,起诉方几乎涵盖化妆品产业链,涵盖包材商、代工企业、电商服务商、检测机构等。
2023年至今,POLYVOLY还曾两次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,公司及两任法定代表人李莎莎、李林则多次被限制高消费。
据公开报道,POLYVOLY创始人为李梓嘉,联合创始人为ROMAN、叶鹏,其中李梓嘉与叶鹏均曾任职于阿里巴巴,分别为阿里巴巴运营专家、阿里巴巴集团高级设计专家。
据知情人士透露,李莎莎与李梓嘉为同一人。
凭借着创始团队丰富的电商运营经验,POLYVOLY打造的首个品牌REVER便顺利出圈。REVER于2017年面世,定位以油养肤的创新精油个人护理品牌,并受到英国洗护品牌LUSH的启发,推出“转转浴爆”系列,成为国内较早推出浴球产品的洗护品牌。
▍REVER浴球产品 资料图
据“阿里妈妈万堂书院”公众号2022年一篇推文显示,从2018年至今,REVER已有数款足浴产品月销售额突破千万元。
科学洗护品牌三谷则是POLYVOLY的又一成功案例,该品牌同样诞生于2017年,代表产品包括氨基酸洗发水、424洗发水等。据李梓嘉公开表示,该品牌早在2020年全年已完成上亿销售额。
▍三谷424系列产品 资料图
2022年,POLYVOLY还推出第三个品牌——敏感肌底妆专研品牌舒朴。
而关于POLYVOLY的企业规模,李梓嘉去年5月曾在个人小红书账号视频中表示,“6年间实现了30亿GMV”“目前的话,GMV差不多接近5个亿”。
李梓嘉还曾公开透露,曾有国际公司以10亿的价格寻求并购,但被其拒绝,“我本来有个机会,拿着十个亿,被一个国际公司并购,但是被我拒绝了”。
另值得注意的是,POLYVOLY曾备受资本看好,先后至少完成从种子轮到B+轮的六轮融资,投资方包括华映资本、青松基金、星纳赫资本等。
突发经营困难、资金链断裂”
青眼调查发现,近两年来,关于POLYVOLY经营状况不佳、资金链紧张的传言时有出现。
今年3月,B站知名博主“大物是也”曾在视频中表示,“Rever破产了,三谷这边运营的也不咋好”“他们家欠员工钱都欠好多”,一度引发外界对于POLYVOLY经营状况的关注。
一位曾代理三谷品牌的业内人士则对青眼表示,“前年就听说(POLYVOLY资金链紧张)”。
青眼查阅POLYVOLY相关文书发现,去年8月,POLYVOLY及子公司葆莉沃莉被上海会德丰广场发展有限公司(下称:会德丰广场)以房屋租赁合同纠纷告上法庭,双方曾签署租赁合同,约定以每月约20万的租金租赁面积500余平米的房屋,租期为三年,免租期4.5个月。
不过,自2023年12月起,葆莉沃莉未如期支付租金和管理费,其表示“因突发经营困难、资金链断裂导致客观上无法履行合同,不是恶意违约”,这也间接证实了外界的传言。
与此同时,青眼注意到,POLYVOLY旗下三大品牌的经营状况也各有不同。
▍POLYVOLY旗下三大品牌 资料图
其中,舒朴品牌在淘宝、抖音平台已难觅踪影,仅小红书平台留有官方店铺,但已无产品在售,各大平台账号也早已于去年停更,疑似已“暂停”运营。
从主流电商平台来看,三谷与REVER两大主力品牌官方店铺仍在正常营业,不过二者销售表现却差距明显。
据青眼情报显示,今年以来,三谷天猫旗舰店总GMV仅为170余万元,而该店铺去年仅11月单月GMV就超140万元。
在抖音平台,三谷销售表现同样下滑明显。数据显示,三谷抖音GMV从2022年的千万级GMV呈逐年下滑,今年以来总GMV已不足百万元。
REVER则扛起了POLYVOLY的营收大旗。今年至今,REVER品牌抖音平台GMV为1000万元-2500万元,相较去年有所增长。在天猫平台,REVER旗舰店今年以来GMV约为500+万元。
对于三谷与REVER的运营情况,有多位曾与POLYVOLY有过合作的业内人表示,三谷据传早在2023年已出现亏损,该公司已将重心移至REVER。
而对于POLYVOLY是否将影响三谷及REVER的运营,三谷天猫旗舰店客服表示,“我们是独立的”,REVER乐若客服则称,“未接到通知”。
青眼注意到,当前三谷及REVER线上官方店铺运营者包括杭州格列佛贸易有限公司(下称:格列佛贸易)、熙源智创(武汉)科技有限公司(下称:熙源智创)、杭州清淮科技有限公司(下称:清淮科技)等,其中大多与POLYVOLY无直接股权关联。
不过,上述公司也曾与POLYVOLY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如清淮科技法定代表人曾为李莎莎,其目前是POLYVOLY的实际控制人,熙源智创此前的第二大股东石春丽则曾担任POLYVOLY监事。
此外,POLYVOLY目前仍是三谷、REVER、舒朴3类日化商标的持有者。
为何从资本宠儿到申请破产?
那么,从曾经备受追捧的洗护赛道黑马,到如今因债务缠身申请破产,成立近九年的POLYVOLY何以至此?
青眼梳理发现,针对POLYVOLY的诉讼大多集中爆发在2023年8月后,另据多份公开文书显示,2023年下半年,POLYVOLY便开始与多个企业的合作中存在延期付款的行为,并坦言“资金链断裂”,可见其资金链紧张问题或在2023年已出现。
从公开报道来看,POLYVOLY在2020年至2022年间动作品牌,密集完成了布局线下、品牌升级、设立上海办公室、推出新品牌等重要动作。
从线下渠道布局看来,2021年,POLYVOLY相关负责人曾对青眼表示,将重点发力线下渠道,公司目标是线下成为增量市场,将营收贡献提升至与线上持平的水平,而三谷则是布局线下的主力军。
不过,一位曾代理三谷品牌的CS渠道从业者表示,“三谷质量挺好的,但在线下表现并不算好”。
在该业内人士看来,三谷产品及线下的服务并未撑起其中高端的定价,“在洗护细分赛道的心智没建立起来,后续该市场竞争又变得更加激烈”。
根据2022年6月的公开报道,彼时,在三谷品牌销量盘面中,天猫占60%,抖音占10%,30%来自于线下。
从品牌升级及推出新品牌来看,2022年,POLYVOLY对三谷、REVER两大品牌均进行升级,三谷以“专研头皮屏障修护”为核心理念,REVER则推出全新视觉体系,进入品牌2.0阶段。从销售表现来看,上述升级似乎未能为品牌带来足够的增长动力。
对于REVER的后续发展,有行业人士表示,“REVER品牌沐浴露等产品不错,而其后期发展一般或与市场原因及品牌投入有关”“REVER品牌定位中高端,定价偏高,但后期有推出价格相对较低的洗护产品,不过市场反响一般”。
2022年3月,POLYVOLY还推出敏感肌底妆专研品牌SuppleSupple舒朴。据公开报道,该品牌平均开品时间在半年以上,试图切入彼时国货底妆仍空缺的200-300元价格段,但同样收效不佳。
值得一提的是,POLYVOLY具有重供应链、重设计的特点,较早开始自建工厂,2020年设计团队加上视频团队一度达60人左右,这显然为POLYVOLY带来了更为出彩的设计,并使得供应链更为可控,但也无形中为企业转型带来不小的成本负担。
2021年,保利沃利还启用了上海办公室。不过,第二年上海进行疫情封控,或对其运营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。根据公开文书显示,保利沃利子公司葆莉沃莉曾要求会德丰广场减免2022年疫情封控期间的租金。
2022年,保利沃利则完成了武汉工厂2.0升级,在工厂、办公场所等方面硬性投入或也对其造成一定的资金压力。
另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显示,在2021年,POLYVOLY员工数量超200人,达到巅峰,随后逐年下降至2022年的100人左右,再到去年的55人,可谓腰斩,体现企业通过人员精简降低运营成本。
POLYVOLY的困境,也是众多新锐美妆企业发展的缩影。过去几年,许多在新消费浪潮中崛起的品牌如流星般划过,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消失。
显然,当资本热潮退去,更严峻的经营挑战随之而来,而许多新锐品牌尚未做好充分准备。
据广东法制盛邦律师事务所邓刚律师介绍,法院受理破产申请,仅标志着破产程序的开始,并不等同于企业已经进入破产状态,后续若通过破产重整,企业仍可能通过投资人接手、债权人间达成协议等方式,恢复正常经营。
当前,POLYVOLY旗下品牌三谷及REVER仍在正常运营,POLYVOLY能否借此次破产申请,涅槃重生,青眼将持续关注。
https://finance.sina.com.cn/roll/2025-11-20/doc-infyafys3534279.shtml


Leave Your Comment Here